持续性肢皮炎

持续性肢皮炎

概述:持续性肢皮炎(acrodermatitis continua)又称为肢端稽留性皮炎(acrodermatitis perstans)或称为匐行性皮炎(dermatitis repens)是手足部位一种慢性炎症性、复发性、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,常在外伤后发病,病因不明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病因

病因:病因不明,有作者认为本病属脓疱性银屑病的一型。以往认为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:
    1.感染学说,认为与葡萄球菌感染有关。
    2.内分泌失调学说,本病月经期加剧,妊娠期减轻。
    3.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学说,有的病例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,如皮肤温度降低,放射性剧疼,电击样抽搐,冬眠药治疗后好转。
    4.有人认为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发病机制还不清楚,有人认为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好发于中年人。初发于指(趾)两侧,多数在外伤后发病。第1、2指最易受累,拇指极少受累。表现为小脓疱或甲沟炎,单侧而局限,可见表皮剥脱残留红色的表面,有渗液(图1)。结痂,湿疹样和银屑病样损害均可见到,患者自觉瘙痒。
    受累部位除手足外,黏膜特别是口腔黏膜也可波及。形成痛性环形白斑,假膜形成和皲裂。甲常受累引起甲沟炎,随疾病进展,甲板可营养不良或脱屑。皮肤损害可导致皮肤萎缩及其下方软组织的硬化,以至于整个骨组织和指头的吸收。
    皮损一般仅限局于指(趾)局部,但亦可逐渐蔓延,侵犯整个指(趾),甚至掌背及足背。实验检查无重要价值,细菌培养阴性。
    泛发型者先有局部症状,长期后可在四肢、躯干、外阴部、颈部发生对称性红斑,表面有脓疱,有灼热、灼痛等症状,泛发型皮疹与脓疱性银屑病及疱疹样脓疱病相似。个别病人发生红皮病,最后因并发症而死亡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泛发型者个别病人发生红皮病,最后因并发症而死亡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组织病理:原发性损害为表皮角层下腔隙充以大量中性粒细胞。邻近脓疱的表皮细胞间白细胞聚集形成所谓Kogoj海绵状脓疱。真皮上部有淋巴细胞浸润和灶性水肿形成。陈旧性损害见真皮乳头萎缩和表皮变薄。

诊断

诊断:诊断主要依据:
    1.外伤后发病。
    2.反复起水疱、脓疱、糜烂,有灼热、灼痛,轻度瘙痒。
    3.一般侵犯指(趾)、手背、足背,有时可波及全身。
    4.可有黏膜损害。
    5.慢性病程,对治疗抵抗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    1.本病在早期应与真菌和细菌感染鉴别,培养和涂片有助于排除感染性疾病。
    2.可与掌跖脓疱病和脓疱性汗疱性湿疹鉴别。后者不发生甲萎缩和脱落,接触性皮炎继发感染其脓疱边界稍模糊,缺乏持久性损害。
    3.皮损泛发时应与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,角层下脓疱病鉴别,它们有下列共
同特点:
    (1)基本损害为无菌性浅表性基底有红晕的炎症性脓疱。
    (2)除角层下脓疱病外均有黏膜损害(沟纹舌,地图舌)伴发热、畏寒等全身症状。
    (3)病理上有Kogoj海绵状脓疱。
    (4)皮损反复发作,它们彼此间有一定联系,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可出现不同病的损害,病人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表现和彼此转化,有报道连续性肢端皮炎、银屑病、角层下脓疱病转化为脓疱性银屑病,有许多作者认为连续性肢端皮炎与脓疱性银屑病为同一疾病,但由于各有特殊性,处理上亦有不同,应暂时视为独立疾病。

治疗

治疗:四环素小剂量长期口服,每天0.5~1g,4周为1疗程,最长达3个月,部分病人有效,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效果不好,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效,但停药后容易复发。醋酸去炎松,肌内注射60~120mg/2~5周,常能获得明显效果。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无效的病例可选用芳维甲酸治疗。局部单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封包治疗有一定疗效,用中药外洗或湿敷或外用汗疱泥膏,湿疹净等有效。浅层X线、境界线、同位素局部治疗等亦可选用。

预后

预后:个别病人发生红皮病,最后因并发症而死亡。

预防

预防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